作者简介:
黄小梅,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从事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的学习研究。创作优美的吟诵曲30余首,8年来,多次在北京和四川的中华经典学习班教授吟诵和礼仪,与心正老师一道编著《中华经典与中华吟诵启蒙家书》12本。2017年暑期,被保送到台湾师范大学学习;2018年春,获境外游学奖,至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观学;2019年夏,赴韩国交流学习。在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专业,师承王宁、卜师霞、孟琢等专家教授;在古诗文解读方面,师承叶嘉莹等专家教授;在中华吟诵方面,师承徐健顺教授。
作者简介:
心正,中华吟诵和中国礼乐文化的传人。姓黄,名昌文,中华二十四孝之黄香的后裔,承继“忠孝辅国 诗礼传家”的优良家风,创办书院、从事经典吟诵与诗书礼乐的学习研究20余年。在中华礼仪传承方面,师承中华孔子学会的专家老师。在经典吟诵理论方面,师承黄庭坚、王阳明、冒春荣、曾国藩、唐文治、陈以鸿、叶嘉莹、徐健顺。近十余年,重点学习研究中国古代教学法、王阳明先生的“九声四气”吟诵法、近代国学大师唐文治先生的吟诵法、以及现代语文大师叶圣陶先生所记载的吟诵法。在继承古法吟诵的同时,创作优质吟诵作品1500多个,创造性地解决了吟诵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曲调美感不足的难题,受到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辽宁大学一些专家学者的好评和上百家国学组织的赞誉。
作品介绍:
为什么21世纪还要学习中华经典?
因为中华经典,是中华民族5000年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人类最先进的思想、最高明的智慧,受到了全世界的推崇。
伏尔泰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欧洲的良心”。法国的伏尔泰认为:“西方民族,无论什么格言、教理,没有与孔子的道德格言相比拟的。孔子常说的仁义,如果人们能够实行,世上就不会有战争了。”伏尔泰在自己的礼拜堂,挂了孔子的画像,朝夕礼拜。
1988年世界诺贝尔获奖者在法国巴黎聚首,讨论21世纪人类生存问题,最后发表共同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说:我是在传统文化教育下长大的。《大学》的格物、致知精神使我成就了大业。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说:“我这辈子读的最重要的书就是《孟子》。当我面对事情不知道如何判断时,我就想,假如孟子面对同样的问题,他会怎么判断?一想就明白了。”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说:三十岁后,我做人处世全靠《孟子》。我之所以在科学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这和我在西南联大读《易经》的心得有关。
日本原首相福田说:孔子的教诲能帮助我们处理一切问题,对此我深铭肺腑。
诺贝尔奖得主汤川秀树说:我的“介子”理论得益于《庄子》,是《庄子》使我开了窍。
遗憾的是,一百年前民国政府竟然废除了吟诵中华经典的传统。而废除吟诵经典的传统之后,国家的人才就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以致2005年出现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
忽视中华经典,不仅对我们的科研造成了很负面的影响,而且使我们的教育文化出现了严重缺陷,以致引发普遍性的信仰问题和短视问题、及各行各业的假冒伪劣和腐败问题。
现在,我们重新认识到:中华经典不仅对我们的国家、民族很重要,而且对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发展都很重要。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并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
国家教育部、国家语委要求:要在学校和社会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华经典诵读教育实践活动要长期开展,要成为每一个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为什么要用传统的吟诵法读中华经典?
因为,古汉诗文本来就是用吟诵的方法创作出来的,只有用吟诵的方法来读,才能读出古汉诗文深沉的美和深邃的内涵。
据著名吟诵专家徐健顺先生介绍:
近二十年来,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组织专家团队,采访了上千名读过私塾的老先生,整理了几百万字的文献资料,对中国古代教育、古代读书方法有了系统的了解。
研究结果表明:自古读书都是用吟诵的方法。从百年前,到三千年前,所有的中国文人、所有的汉诗文都是用吟诵的方式读的,没有一个中国人用“朗诵”方式读书。
现在大家所用的一字一拍的“朗诵”读法,是1920年才随着西方话剧一道传入中国的。
然而,这种读法导致我们难以进入经典的微言大义,因为古诗文一半以上的意思在声音里。失去了音义的汉诗文,不仅不再美丽,而且意义不完整。没有一句理解得对,只是偏差有大有小而已。失去了音义的汉诗文,也失去了灵魂,不仅神韵风采没有了,而且它的意象含义、教育教化的功能还被掩盖了。所以,古人能够做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而我们现代人书读百遍,其义却不现,纵然现一点,还有偏差。
所以,我们应该恢复使用传统的吟诵法读中华经典。
吟诵有音乐般的美感。用吟诵的方法读经典,学生记得快、理解得深,而且会越学越攒劲,越学越想学。这样吟诵经典,语文水平会很快上升,语文水平上升了,又会带动其它功课水平的上升。这样吟诵经典,学生不用学得很辛苦,老师和家长也不用教得很辛苦,成绩却会更好。因为这样读书,符合人性、符合教育教化的规律。
著名的教育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叶嘉莹说:我认为,教儿童学古诗可以从幼儿园就开始。我在海外教4岁到8岁的孩子学古诗,效果极佳。幼年的直感能力强,记忆能力也强,若以吟诵和游戏及说故事的方法教孩子们学古诗,他们不仅很快就可以熟记成诵,而且会感到很大兴趣。
语文教育学家、语文新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也说:我们提倡让学生多诵读、多吟诵。吟诵是依字行腔,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诵能将古诗文的韵味读出来,在吟诵过程中能够情通古人,增强对文本的主观感受。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反复强调: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文言语感、提高文言阅读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为什么要用这套资料学习中华经典与中华吟诵?
因为这套资料对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教导儿孙学习中华经典非常方便、实用。
这套《中华经典与中华吟诵启蒙家书》包括:
《教儿女学诗文》《教儿女学三字经》《教儿女学百家姓》、《教儿女学千字文》《教儿女学弟子规》《教儿女学大学》。其中,《教儿女学诗文》有7小册。下一步我们还将推出《教儿女学中庸》、《教儿女读论语》等学习资料。
针对时下的教育问题——
很多人有了财富,却迷失了给孩子正确启蒙的方向,以致很多孩子自私自闭、蛮横无理、沉湎手机游戏、懒散厌学、刷题补课无数,却劳而无功,我们的《中华经典与中华吟诵启蒙家书》用优秀的教育传统和现代教育科学,能帮助大家轻松化解启蒙教育的难题。
为什么要用这套资料学习中华经典与中华吟诵?
还因为——
一般人读古汉诗文只会干巴巴地读、干巴巴地背,我们读古汉诗文则如古人读书一般,读法是声情并茂地诵读和吟咏。一般人解读古汉诗文,只解文字、文学的含义,而我们这套资料不仅有文字文学层面的解读,还通过对音义和意象含义的挖掘,阐发了其中深沉隽永的文化精神、以及作者济世安邦、爱家爱国的情怀。即便是对作者的简介,都兼顾了其德才兼备、文武双修和家道家风的一面。这样的读法和解法应该说更符合古汉诗文的意蕴,而且由于比较稀缺,就显得更加纯正、可贵。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套资料,还讲了怎样吟诵古体诗、怎样吟诵近体诗、怎样吟诵宋词和元曲、怎样吟诵文言文经典,并对每篇诗文标注了吟诵符号,作了吟诵提示。另外,我们还为感兴趣的朋友,提供了线上线下的吟诵教学服务。
8年多的实践证明,我们这套学习资料和方法,不仅能显著地提高孩子的记忆力、理解分析力以及各科成绩,而且能启迪孩子美好的情感、开发孩子潜在的智慧、开阔孩子宽广的胸襟、提升孩子高远的境界。
因为中华经典是智慧的结晶,是经过千百年检验过的最纯正、最有用的启蒙读物,而吟诵是古诗文最好的读法。吟诵古诗文,不仅能感知古诗文深沉的美和深邃的内涵,而且易学易记、轻松快乐。
怎样吟诵学习古汉诗文?
首先要用吟诵之法正确地诵读。诵读的时候,用手指着,先半句半句、一句一句地跟读,再一段一段的连读,读着读着,识字问题就解决了。读熟了,再给孩子做一定程度的讲解。而后,再一句一句地吟咏。吟咏熟了,再全身心融入诗文中载歌载舞地涵咏,直到将诗歌的文句、声音、情感、思想文化融入自己的血液。
为了方便大家正确地吟诵,我们除了编著这套《中华经典与中华吟诵启蒙家书》,还开发了配套的诵读视频和吟咏视频。
翻开本书【封三】扫一扫,进入【正蒙吟诵学宫】,再依次点击→【语文经典】→【第…册】→打开音频,对着标有吟诵符号原文,跟读几遍,您和孩子就可以朗朗上口了。
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样诵读和吟咏,可以让古诗文和作者的生命复活,吟诵李白的诗,很快就能融入李白的诗中,仿佛自己就是李白,李白就是自己。这对于孩子、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有非常积极的教育教化价值。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说:教育蒙童,首先要通过吟诵学习诗歌,把美好的情感引发出来、把崇高的志向激发出来;接着通过学礼,把个人的情感和爱好进行合理的约束,不学礼就难以在世上立足;然后再通过德音雅乐的熏陶,使内在的美德、情感与外在的礼仪达到和谐统一,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文质彬彬的君子。
两千多年的事实证明,经典吟诵与诗书礼乐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给孩子正确启蒙的正途和至宝,是我们每个孩子所必需的。
苏东坡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在孩子成长最关键的时期,用纯正无邪的文化给孩子正确的启蒙,才能扎下孩子灿烂人生的根基。
吟诵 + 讲解,让经典复活
我们已经知道,学习中华经典,一要吟诵,二要解读。
可是,吟诵的读书方法已经失传100年了,现在要找一个懂吟诵的老师很不容易,要找一个吟诵得好的老师就更难了。为此,本书作者心正老师为大家开发了一套优美、实用的吟诵音频,操作方法非常简单:
翻开我们的书本【封三】,扫一扫进入【正蒙吟诵学宫】,再依次点击→【相关经典】→【相关诗文】→找到音频(视频),对着标有吟诵符号的原文,依次点开【诵读跟读】、【诵读连读】、【吟咏跟读】、【吟咏连读】等音频,跟上几遍,您和孩子就可以朗朗上口地诵读和吟咏了。
若能再通过【正蒙吟诵学宫】公众号等渠道,报名参与我们的经典吟诵与中华礼仪培训,那收获就更大了,就更能将经典所示的大道与智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给自己插上飞翔的翅膀,成就灿烂的人生。
用纯正无邪的文化给孩子正确的启蒙
《易经》云:“蒙以养正,圣功也。”
意思是:在孩子的启蒙教育阶段,只有用纯正无邪的思想、情感和精神文化对其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培养,才是至高无上的圣人功业。
其实,父母教导孩子,有一种家家普适的妙法,那就是:每天早晚陪孩子吟诵学习20分钟经典。
我们这套《中华经典与中华吟诵启蒙家书》及相关学习资料,可以为所有的父母和孩子提供方便而美好的服务。
《教儿女学诗文》1-7册,乃是语文课本里的古典,有149篇,只需陪着儿女早晚吟诵学习20分钟,1年就能轻松快乐地读完。
《教儿女学三字经》,1-2个月就读熟了。
《教儿女学百家姓》,1-2个月就读熟了。
《教儿女学千字文》,1-2个月就读熟了。
《教儿女学弟子规》,1-2个月就读熟了。
《教儿女学大学》,2-4个月就读熟了。
只需早晚吟诵学习20分钟,2年就把《中华经典与中华吟诵启蒙家书》里的经典学完了。
读熟这些经典,孩子的记忆力会成倍提高,而且识字量超过高中毕业生5000字的识字量,从此,他去读任何书都没有障碍了。有了这个的基础,孩子不仅语文成绩好,数学成绩也好。不仅智商、记忆力飞速提升,而且情商也得到飞跃的发展。更可喜的是,在其他孩子还只知道吃喝、淘气、玩手机的时候,您的孩子已经开开心心地扎下了美好人生的根基。他不仅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还生起了美好的理想和志向。其内在的美德也渐渐地显露:他不但爱自己、爱父母、爱老师,还懂得关心同学,爱护一草一木。
以后的吟诵学习,孩子会越学越快,越学越轻松。如果还想读《论语》,6个月就读熟了。还想读《中庸》,3个月就读熟了。还想读《孟子》,9个月就读熟了。读完“四书”,孩子的语文水平恐怕已超过普通大学生的水平了。
这应该是父母给孩子最根本、最美好的启蒙。
吟诵学习中华经典的顺序
吟诵学习经典的顺序,应该尊重孩童的认知心理和成长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孩子的心智、语言、情感发育才健康协调。
孔子是古今最伟大的教育家。《三字经》是古今最著名的蒙学经典。
孔子说:“诗可以兴。”吟诵学习诗歌可以唤醒人的心灵,把美好的情感兴发出来,把崇高的志向感发出来。如果一个人美好的情感没有被唤醒,深邃的智慧没有被唤醒,强大的生命力没有被唤醒,那他一辈子都可能浑浑噩噩,觉得生活没有乐趣、活着没有意思。
好的诗歌吟咏就是最好的音乐教育和情感熏陶,而好的诗歌诵读则是最好的语言、文字教育。所以,启蒙教育一开始就应该教导孩子吟诵诗词经典。
《三字经》强调:“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意思很明确:凡是教导初学的蒙童,必须考究,在吟诵学习古诗文经典时,不仅要详细训诂(解释字、词、句及全文的含义),而且要使学生明白哪里该停顿、哪里该断句、哪里该长读、哪里该短读,乃至每个字的高低、轻重、缓急都要读准。等到小学阶段把日常礼仪、洒扫应对、吟诵诗歌、《千字文》等蒙学课程学完了,才开始读《大学》《论语》《中庸》《孟子》等四书。读完四书,才读“六经”及诸子百家的书。到了13岁左右,再兼学各种知识和技能。
《三字经》的作者王应麟,9岁通晓五经,18岁考中进士,官职升到礼部尚书兼皇帝侍从官,做官期间,仍然学习不断。可以说,他的学识远在近、现代众多国学大师之上。他所强调的学习方法和顺序,更能代表中国千百年的主流观点。
根据孔子的教诲和《三字经》的启示,我们在最初学习的时候,最好先按照我们《教儿女学诗文》的方法,吟诵学习100篇古诗词。然后,再按照《教儿女学三字经》《教儿女学百家姓》《教儿女学千字文》《教儿女学弟子规》《教儿女学大学》,乃至《论语》《中庸》《孟子》《诗经》的顺序一直读下去。按这样的顺序吟诵学习,更符合儿童的认知心理和成长规律。
责任编辑:罗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