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共产党以其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奋斗,书写出了一部壮丽的史诗。每年的七月一日,是我们党的重要纪念日,它见证了党的诞生,也铭刻了党的奋斗历程。今年,我们特别策划“画韵中华·七一献礼”这一主题活动,旨在通过美术家的画笔,再现党的光辉历史,展现新时代的发展风貌,同时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以期发挥美术作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独特作用。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并深刻影响了当代世界的发展。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肩负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带领中国人民走过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在这个过程中,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党的辉煌历史,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开始,美术就是革命事业的一部分。艺术家们,是时代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记录者。他们以大美丹青展现了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同时,亦浓墨重彩地抒写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画韵中华·七一献礼”主题活动,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的深情致敬。我们希望,通过艺术家们气象万千的创作,弘扬时代精神,展现文化自信,推动美术事业不断从高原迈向新的高峰。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一活动,激励中华儿女团结进取、砥砺前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范毓周教授,旅美国际跨界艺术家,涌现主义艺术创立人。
范仲淹第 29代孙,幼承家训8岁开始学习书画,经弘一大师李叔同入室弟子河南佛学社长释反白法师开蒙,并承河南书画界名家武慕姚、陈玉章、张乐天、叶桐轩、张光斗等指导,系统学习。后经书画名家启功、董寿平指导,终生研习未辍。书画作品曾在中国国内、美国纽约等地参展和举办个展。2010年11月 12日应联合国总部邀请,在联合国总部为第一个中文日庆典做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的专题报告并应邀举办《跨越 6000年的文化传承:汉字与中国文化》专题书法展,其艺术作品为国内外多家公、私机构和著名收藏家收藏,并为联合国总部、欧盟总部收藏。艺术成就被国内外多家报刊广为报道,评价极高,其事迹与成就为国内外《中国当代名人录》《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美术集》《世界名人录》等数十种报道。
近年范毓周教授在国际上积极推进艺术创新探索,先后开创新抽象主义水墨艺术和创立涌现主义艺术全新艺术流派。基于他在国际艺术界的贡献与影响,先后获得东西方艺术家协会终身成就奖、日本国家画院亚洲水墨创新奖、国际同心会国际艺术终身成就奖等多种奖项。并受聘担任东西方艺术家协会执行主席、澳大利亚中国艺术节组委会副主席、欧盟中国委员会执行主席和欧盟中国委员会文化委员会执行主席,为国际艺术交流与创新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范毓周又是从事多学科研究的国际著名学者,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任职,担任助理研究员、副教授、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在甲骨文、古文字与出土文献、《周易》与AI、考古与文物鉴定、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中国传统思维模式、中医文化、中国武术、古代文学、美术考古、书法与美术理论多个学术领域卓有建树,先后在美国的芝加哥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加州大学、洛杉矶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德克萨斯基督教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伦敦大学,法国的巴黎第七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德国的海德堡大学、波恩大学、科隆大学、法兰克福哥德大学、德意志考古研究所,比利时的天主教鲁汶大学,荷兰的莱顿大学,意大利的天主教圣心大学,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麦考瑞大学,墨西哥的国家自然历史研究院和国内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温州肯恩大学、南京艺术学院、西北大学艺术学院、河北美术学院等多所大学讲学与研究,担任讲座教授、兼职教授、特约教授、特聘教授。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近百篇中、英文学术论文,出版和主编著作多种并与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共同主编大型以考古学资料阐释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及再起发展的 13 卷本《早期中国文明》。当前推动《周易》研究的当代化对于AI未来发展的价值与意义,推动《周易》研究开拓AI研究新思路。并以《周易》等东方哲学认知和分形、混沌、涌现等科学理论与艺术的涌现主义创新结合推动艺术的创新探索。
范毓周:以水墨为翼,翱翔于宇宙与心灵之间
在当代艺术的多元景观中,范毓周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与深邃的思想内涵,构筑了一片引人入胜的艺术天地。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学者型跨界水墨艺术家,范毓周的作品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哲学思考与文化传承的载体。他的画作以独特的视角,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艺术精髓,展现出对宇宙、生命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图:2010 年 11 月12日,范毓周(后排左七)在联合国总部第一个中文日做专题报告,联合国副秘书长赤阪清隆(后排左二)与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李保东(后排左五)接见并合影
艺术生涯:传承与创新的交织
范毓周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便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8 岁开始习字学画,10 岁师从弘一大师入室弟子释反白法师学习工笔人物、没骨花卉画法,同时向著名山水画家张乐天学习山水,由著名书法家武慕姚指导学习书法。这些早期的学习经历,为他打下了坚实的传统艺术基础。后来,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研究生和工作期间,又师从启功先生和董寿平先生继续研习书画,进一步深化了他对传统书画艺术的理解与掌握。
然而,范毓周并未满足于传统的传承,而是在艺术生涯中不断探索创新。他广泛涉猎多个领域,包括甲骨文等古文字与出土文献、考古学与艺术史、文明探源与比较研究等,这些学术研究为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他将学术研究中的严谨态度与创新思维融入艺术创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他的艺术作品曾在纽约等地举办个展,为欧美和国内公私单位和个人收藏,并被收入《世界美术集》等书刊。2010 年 11 月 12 日,他应联合国总部邀请,在联合国第一个中文日举办《跨越 6000 年的文化传承:汉字与中国文化》专题书法展,作品为联合国总部收藏。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他在艺术领域的卓越地位,也体现了他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积极贡献。
图:范毓周书画展掠影
艺术理念:画为心声,心境交融
“画为心声” 是范毓周从事当代心境水墨艺术创新的核心理念。他以中国道家 “大象无形”、佛家 “相由心生”、儒家 “忘形得意” 的文化理念为根基,从传统水墨出发,进行 “衰年变法”。他打破 “形” 的束缚,以丰富多变的飞动笔墨和国际化的艺术语言,创作出既有大气磅礴之势,又有细致微妙之美的创新景象与全新风格。
在范毓周看来,艺术不仅仅是对客观世界的描绘,更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映照。他通过笔墨的流动与变幻,将自己对宇宙、人生的感悟与思考融入作品之中,为观众展现出他的心境历程。他的作品既尊重人们的视觉习惯,又打破传统艺术的形式禁锢,在无形造像中展现大美,在水墨变幻中显露心境,用整体风格塑造具有强烈历史感的独特画面,使东方哲理的神韵物化在美轮美奂的作品中。
图:范毓周国际活动掠影
代表作品赏析:《宇宙之魂》系列
《宇宙之魂》系列作品是范毓周近期的重要创作成果,也是他艺术理念的集中体现。这一系列作品规模宏大,涵盖了小幅作品如一尺见方的《宇宙之魂 2024 - 36: 至小无内》,以及大幅作品如八尺整张 4 幅拼合的《宇宙之魂:至大无外》等。这些作品以其对宇宙奥秘的独特诠释和水墨语言的创新运用,开辟出一片崭新的艺术天地。
在色彩运用上,范毓周巧妙地通过墨色的浓淡来象征宇宙中物质的分布状态。浓重墨色象征着宇宙中高密度的物质聚集区域,如黑洞、中子星等,给人以深邃、厚重之感;浅淡墨色则象征着广袤宇宙空间中稀薄的星云、星际尘埃,轻盈、灵动,充满着未知与可能性。这种色彩运用方式,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阴阳平衡的观念,又与西方美学中关于对比与和谐的理论相契合。在一些作品中,大片浓重墨色区域与小块浅淡墨痕相互映衬,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凸显出宇宙中物质与空间的强烈反差;而在另一些作品里,墨色的过渡则极为自然、柔和,从深到浅,层层递进,恰似宇宙中物质在引力作用下逐渐扩散、融合的过程,体现出一种和谐之美。
在创作手法上,范毓周大胆将传统水墨技法与现代哲学认知和科学理论深度融合。他对水墨的特性有着深刻的理解与把握,巧妙运用水墨的流动性与渗溶性,将其作为模拟宇宙间能量流动与汇聚的有力工具。在创作过程中,他依据对作品的构思与预期效果,精心调配水墨的浓度,精确控制水分含量,精准掌控下笔的力度和速度。墨痕在宣纸上经过自然渗融、扩散,逐渐形成具有分形特征的图景,这些图案在不同尺度下观察都能发现相似的结构,完美模仿了宇宙万物在微观与宏观层面的自相似性。同时,他从混沌和涌现理论中汲取灵感,采用随性的笔触进行创作,抛开传统创作中的预设与框架,让水墨在宣纸上自由游走、融汇,使作品既保留传统水墨的韵味与文化底蕴,又融入现代创新理论精神。
例如,在作品《宇宙之魂 2024 - 001 - 004:至大无外》中,宏大的构图展现出宇宙的浩瀚无垠。画面中墨色的浓淡变化丰富,浓重的墨块犹如宇宙中的巨大天体,散发着强大的引力;而浅淡的墨痕则似弥漫在宇宙空间中的星云,轻盈而缥缈。墨痕的分形特征在作品中清晰可见,局部放大后的图案与整体画面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仿佛在诉说着宇宙万物的相互依存与统一。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使观众在欣赏作品时,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宇宙的神秘与深邃。
图:范毓周为英国大英博物馆东方部做文物鉴定
艺术价值与影响:当代艺术的独特贡献
范毓周的艺术作品在当代艺术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广泛的影响。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具有创新性,更在思想内涵上为当代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艺术创新的角度来看,他打破了传统水墨艺术的固有模式,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艺术元素有机融合,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达体系 —— 涌现主义艺术。他的创作手法和色彩运用为当代水墨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启发了众多艺术家在艺术创新道路上的探索。
在思想内涵方面,他的作品以对宇宙、生命的深刻思考为主题,引导观众重新审视人类与宇宙的关系,唤起人们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他的作品中蕴含的东方哲学智慧,如道家的 “大象无形”、佛家的 “相由心生” 等观念,为当代社会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滋养,有助于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此外,范毓周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他的作品在联合国总部、纽约帝国大厦等国际舞台上展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魅力与风采。他的艺术成就不仅提升了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结语
范毓周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独特的艺术理念和创新的创作手法,在当代艺术领域独树一帜。他的作品《宇宙之魂》系列等,犹如一座桥梁,连接着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引领观众在艺术的海洋中探索宇宙的奥秘与心灵的深处。他的艺术成就不仅是个人艺术生涯的辉煌篇章,更是当代艺术发展的宝贵财富。
责任编辑:罗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