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列表页顶部通栏广告
您的位置:中国艺术报 > 书画 > 正文
艺术个案研究 | 周平:“蜀韵墨生灵” | 2025
2025-07-11 15:18    网络
0

  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精神镜像,始终以感性形式编码着个体与时代的双重记忆。在全球化与数字技术重塑文化生态的当下,艺术创作已突破地域与媒介的藩篱,成为跨文化对话的活性载体。本研究以艺术家个案为棱镜,旨在穿透作品表层的形式美学,探求其背后交织的文化基因、心理图式与社会能量场。

  传统艺术史研究常受限于风格演进线性叙事或天才论范式,易将艺术家简化为艺术运动的时间注脚。本课题则尝试构建“微观—中观—宏观”的三维研究模型:通过视觉符号的考古学解构(微观),还原个体创作系统的生成密码;借助跨地域艺术家社群的比较研究(中观),定位个案在文化迁徙中的坐标位移;最终连接后殖民理论、媒介生态学等视角(宏观),揭示艺术实践如何作为社会变革的隐形推手。方法论上,除图像志分析与档案梳理外,更引入数字人文工具进行创作母题的语义网络建模,并采用参与式民族志深入艺术家工作室,捕捉未被文本化的创作现场逻辑。

  此研究的学术价值不仅在于填补某艺术家系统性研究的空白,更试图回应当代艺术研究的范式危机——当NFT艺术颠覆物质性、AI创作挑战作者主体性时,个案研究如何超越传记式书写,成为解码文化转型的密匙?我们期待这项研究能为艺术社会学提供新的分析单元,同时启示文化机构构建更具生态性的艺术评价体系。

  全文将以“创作语言的重构—文化身份的协商—社会介入的路径”为线索,在流动的现代性语境中,展开一场关于艺术主体性如何在不同权力场域中自我重塑的思想实验。这既是对个体艺术生命的深度凝视,亦是对艺术何为的当代诘问。

  周平,现任新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政协书画院研究员,原四川省诗书画院研究员,四川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兼中国画人物画专委会秘书长,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副会长,第一批巴蜀画派影响力代表人物。

  灵犀一点通真谛 慧悟解脱是宗师

  文/周韶华

  当你凭临浩渺无垠的大海,迎合那沛然天地间的灵气,在主体与客体契合无间、生命与自然交融一体时,就会超越外在的形似与他人的影响,进行内在的观照,感悟到自然的本体生命,去追逐那虎虎有生气的东西,真正体验到一种“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慧悟的是空间的无限性和充实的无限性,从而要表现的是“有生命力的形式”,呈现出“心灵之力”,透悟出生命本真的东西。这是艺术创造的一个真谛。

  《竹高千尺迎宾来》220×220cm

  《竹高千尺迎宾来》局部1

  毫无疑问,艺术创造要从实在中升华。经由创作主体生命力的灌注而又扬弃了实在性的一个精神感性的创造物,实在变为艺术语汇,对客体只不过是借题发挥,意象语言魅力愈浓,实在性便愈要冲淡,唯有精神的超载和精神的升华,才能使自我本真进入艺术境界,去接近永恒、无限和自由天国,这时“物我两忘”,无一不是造化之所为,无一不是本体生命之广延,“有生命力的形式”便会如潮水般向你涌现。

  《竹高千尺迎宾来》局部3

  《竹高千尺迎宾来》局部4

  我欣赏周平的画,也是以上述的眼光去赏析的。他的画空灵无滞,挥洒自如,不受实在的牵连,具有一种对大自然活跃生命开放的感觉,一切都像是信手拈来,随笔成趣,抒情达意,墨彩间释放出自然的心性,他的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都是艺术型的。他将自然的气息融入笔下,画面充实又富于浓郁的生活乐趣,并将蜀情谈雅的韵致表现得尽情尽兴,色泽墨韵里溢出自信的艺术语汇。周平的绘画既有浪漫的情怀,又有生活的体悟,他借景舒怀,构建新颖,注入了蜀韵独有的风情,清新自然,幽情远思,耐人寻味。可以说他是一位在竞争中有发展潜力、有才气、有前途的画家。

  泼出荷世界 写意超然境

  周平先生的荷花作品,其笔致精妙且抒怀写意的线迹勾勒,浓淡相宜又其彩焕然的墨象语汇,随宜而运、夸张赋形之下意态传神、散朗不羁的高士,幞头束发、素衣宽绰、垂袖相交、颌须微翘、昂首伸眉而眺。这望向那隐匿于碧色葱茏、密密深秀莲叶间,白荷蓦然绽放令人心动不已的画面具象呈现,不正是画家以笔下人物之眼为己之眼,将己之神意赋予高士澄澈心怀,而查察自然世界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素净高洁清荷,继而主客契合无间还生命通于天地的内照体现吗?不正是中国绘画艺术创造,表现人格与生命真义的真谛吗?

  《春至蜀道翠云廊》200×200cm

  画家那以水运墨而其彩纷呈,着色冷暖而其韵跃然而形姿披拂、其貌荣枯的阔叶;又枯笔而行长线飘逸寥落,又丝丝露白气韵生动带来撑起花叶、莲实的超拔茎枝;以及或勾或染、随类赋形,取舍强调、着意而造的白荷、莲蓬……以上画面诸相不只是画家澄怀体物,而得“荷”完整生命历程、四时迥然生命状态的诚挚写真反映,更是画家以荷之净洁无染的精神象征,沐洗其心怀、淘涤其心灵的情致化、虚灵化诗性画境写照。

  《春至蜀道翠云廊》局部1

  《春至蜀道翠云廊》局部2

  南宋陈郁说:“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笔者认为中国的绘画艺术,其画面所表露的客体形之外相,内蕴的其神之内涵及抒发的心像世界,或是其所摄对象本体的生命写照。但也不乏画家的主观情感寄寓其上、“我”之精神映射其中,甚至于文人画中大多时候都是倾向于审美主体的情感抒发的,周平先生的荷花高士画作即如此。如《清洁无尘染》一幅,笔者于其表现田田擎举荷叶的泼染团团墨象间,于其呈现残荷枯叶而同水墨交融互渗的绚烂橙黄色彩中,所见的更多是超然物外、物我两忘,而与“道”之絪蕴同机的生命律动。画面中,那头戴笠帽、衣袂洒落,闲逸坐于这“无染”荷丛中的高士,亦正是画家的心像虚影映照于画面的具体化、肉身化呈现,是其心境中超然之美的“荷”之写照,是其泼墨“荷之世界”而志道游艺的精神追求。

  ——成功美术馆书画艺术评论员:冯宜玉

  探寻中国画中的超然境界

  ——周平的荷塘艺术

  周平的荷塘艺术作品不仅展现了传统中国画的魅力,更在当代背景下重新定义了艺术与心灵之间的关系。对喜爱水墨画的朋友,或是热衷佛教哲学、道家思想以及传统文化的读者而言,这些作品无疑是一次视觉与心灵的双重享受。周平未必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唯一代表,但他所传达的超然境界与内心平和,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思考与启迪的契机。

  《荷塘高仕系列之一》 138x69cm

  《荷塘高仕系列之二》 138x69cm

  《荷塘高仕系列之三》68x69cm

  《荷塘高仕系列之四》 138x69cm

  《荷塘高仕系列之五》68x69cm

  《荷塘高仕系列之六》138x69cm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周平的作品如一股清流,提醒着我们在喧嚣中找到内心的静谧,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这种艺术上的探索与人生的反思,让我们在欣赏的同时,也重新审视自我,思考人生的意义。因此,周平的荷塘一个不仅值得收藏,更值得每个内心渴求平静、智慧与美的人细细品味。

责任编辑:罗明忠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发送邮箱:918825737@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标签
艺术个案研究 | 乐义涛:“笔墨新韵”
艺术个案研究 | 周平:“蜀韵墨生灵” | 2025
踔厉奋发·如椽巨笔著华章 | 郑兰美 2025
​艺术个案研究 | 刘晖:“笔端乾坤” | 2025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20 yishubao.net.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艺术报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918825737@qq.com  -  合作QQ: 336787430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