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精神镜像,始终以感性形式编码着个体与时代的双重记忆。在全球化与数字技术重塑文化生态的当下,艺术创作已突破地域与媒介的藩篱,成为跨文化对话的活性载体。本研究以艺术家个案为棱镜,旨在穿透作品表层的形式美学,探求其背后交织的文化基因、心理图式与社会能量场。
传统艺术史研究常受限于风格演进线性叙事或天才论范式,易将艺术家简化为艺术运动的时间注脚。本课题则尝试构建“微观—中观—宏观”的三维研究模型:通过视觉符号的考古学解构(微观),还原个体创作系统的生成密码;借助跨地域艺术家社群的比较研究(中观),定位个案在文化迁徙中的坐标位移;最终连接后殖民理论、媒介生态学等视角(宏观),揭示艺术实践如何作为社会变革的隐形推手。方法论上,除图像志分析与档案梳理外,更引入数字人文工具进行创作母题的语义网络建模,并采用参与式民族志深入艺术家工作室,捕捉未被文本化的创作现场逻辑。
此研究的学术价值不仅在于填补某艺术家系统性研究的空白,更试图回应当代艺术研究的范式危机——当NFT艺术颠覆物质性、AI创作挑战作者主体性时,个案研究如何超越传记式书写,成为解码文化转型的密匙?我们期待这项研究能为艺术社会学提供新的分析单元,同时启示文化机构构建更具生态性的艺术评价体系。
全文将以“创作语言的重构—文化身份的协商—社会介入的路径”为线索,在流动的现代性语境中,展开一场关于艺术主体性如何在不同权力场域中自我重塑的思想实验。这既是对个体艺术生命的深度凝视,亦是对艺术何为的当代诘问。
1955年出生于内蒙古,自由艺术家。
个人展览:
2024 “门廊轶事”赵文华个展(中国.青岛墨非墨画廊)
2023年 “影形”——赵文华个展(中国·青岛墨非墨画廊)
2021年 “大器”——赵文华个展(中国·青岛墨非墨画廊)
2019年 “千年”——赵文华个展(中国·青岛墨非墨画廊)
2019年 “隔空白影”——赵文华个展(中国·青岛墨非墨画廊)
2018年 “世纪园”——赵文华个展(中国·青岛墨非墨画廊)
2018年 “开门现山”——赵文华《山门》系列油画展(中国·青岛墨非墨画廊)
2016年 “有灵”—— 赵文华有灵山野系列油画展(中国·青岛墨非墨当代艺术馆)
2015年 “接点·佛罗伦萨”——赵文华油画艺术展(中国·青岛墨非墨当代艺术馆)
2014年 “浮尘”——赵文华油画艺术展 (中国·台湾屏东美术馆)
2014年 “世域”——赵文华城市题材油画展(中国·青岛墨非墨当代艺术馆)
2014年 “心象”——赵文华风景系列油画展(中国·青岛墨非墨当代艺术馆)
2014年 “马与”——赵文华马系列油画展(中国·青岛墨非墨当代艺术馆)
2013年 “精神·视界”——赵文华油画艺术展(中国·青岛墨非墨当代艺术馆)
2013年 “归途” ——赵文华油画艺术展(中国·北京今日美术馆)
2010年 “记忆—风景” (中国·河北 唐山河北省美术研究所唐山美术馆 )
2002年 “赵文华当代油画展”(波兰·格但斯克)
2000年 “赵文华超现实油画作品展”(中国·天津奥林匹克大厦 唐风艺术)
门 廊 轶 事
文/赵文华
“我们面对世界时如果从生存角度来讲人都是一样的,但从文化角度讲人和人之间会有很大区别” 。
《连云1》 布面油画 50×50cm 2023年
《连云2》 布面油画 50×40cm 2024年
客观与主观之间、物质与精神之间、形而下与形而上......这一魔幻般的世界,推演着层出不穷的真理与悖论,然而从来就没有统一的思想和标的性的结论。我们在不停地走进走出,或否定或坚守,我们祈盼着的是那些曾经的、现在的亦或将来的东西在我们身上会发生什么?是灵魂的震撼还是得知正见的感悟?那境界近在咫尺也似乎很远。
《连云3》 布面油画 40×50cm 2023年
《连云4》 布面油画 50×40cm 2024年
时代的变化是时间轴的历时性递进,人的认知也在历史长河中生发着或顺次或逆向的不同可能。不同时期的优秀艺术作品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是因为艺术家敏锐地捕捉到了他所处时代的本质,触及到了时代问题的根脉,将集体潜意识的隐性诉求给予了恰如其分的形式!
《连云5》 布面油画 50×50cm 2024年
《连云6》 布面油画 50×40cm 2024年
绘画艺术是一种用绘画形象通过人的眼睛去体验世界的视觉艺术,它在平面的二维空间里幻化着立体的三维空间,甚至将第四维的时间序列纳入其中,但创造形象符号一直是绘画艺术的唯一核心。美,在这里绚烂也只在这里诞生。当下,我们把绘画过度的语义化和过度的文字化了,这等同于把不同门类的文化特质充塞到本应独立的绘画艺术中去了,艺术的外延在膨胀,本体却在萎缩,使得本该用眼睛去感知的视觉艺术异化成了人们眼前的怪胎,就连它的生产者都不知所云! 自架上绘画摆脱了为宗教、为权贵、为政治服务的功利价值之后,才真正确立了它独特的精神价值和人文意义。然而,当下,我们正在给它附加着更沉重的种种学说,并承担着各种哲学的浅层图解。
《连云7》 布面油画 50×40cm 2024年
《连云8》 布面油画 50×40cm 2024年
印象派以来绘画艺术一直纠缠在原发性和文化性之间,原发绘画本身的过程是人的直觉以及人对事物感观的图式化,由于文化的介入增进了绘画所具有的多维性和模糊性。无论我们选择具象、表现、抽象、等任何方式的绘画都不会脱离艺术家独特的文化视角,艺术家终其一生都在表述一个自己都摸不着边际的东西,这个既显性又隐性的东西一直在牵引着艺术家怎样画和画什么?其实今天应该是什么都能画怎么画都行的时代,重要的是艺术能否把具象的有限性生变出抽象的无限性,把肉眼可见的客观物象创造出一个精神可见的幻象,最终要找到我们所做的艺术和今天的世界是一个什么关系?
《逝去的风景1》 布面油画 50×50cm 2023年
《逝去的风景2》 布面油画 40×50cm 2023年
《逝去的风景3》 布面油画 40×50cm 2023年
“当代艺术”不是一个时尚的名词,它是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相关问题与矛盾的独立判断和掷地有声的诘问!那座人云亦云的独木桥已不堪重负!我们不能一直迈步在一个接一个统一步伐的方队里,总是以朝圣的心态去膜拜当代艺术,却把自己的存在忘得干干净净。了解世界的同时也更深入地了解了自己。我们所有的努力与探索仅仅是略微靠近着真理!知识积累会让我们更接近真实的自己,我们所追求的艺术总是在自己认知之外,我们所做的一切尝试都是走向充满未知与诱惑的路上,漫漫征途有必要搭建一个仅仅属于自己的门廊,这个门廊是筛选世界更新自我和培植思想种子的地方,理想的种子会在这里破土生长,这里也是筑建自我精神的园地。如果艺术在我们心里有一个上帝的话,这个上帝一定想看到的是我们那双傻傻的、真诚的眼睛!
《逝去的风景4》 布面油画 50×50cm 2023年
《逝去的风景5》 布面油画 50×50cm 2024年
人的一生都是在为自己老了以后积攒会心一笑的回忆,前尘往事会给人带来五味杂陈也让人欣慰,现在我越来越喜欢去翻阅自己那本发黄的“影集”,独步在这鲜为人知的门廊轶事里,这些在场和亲历的个人故事背后所留下的印记一直是一个流动的影子,在每个新的时期它们都会映射出时代的形象。人与人之间的阴阳合和,肉体交欢,只是灵魂的虚幻瞬间;大自然的呈现从来都不是精神的风景;荒野中已经听不到呼啸而过的马蹄声!诸多新的思考都由来于那些曾经和永远的人和事中,艺术对我来说没有过时的题材只有过时的思想。
《逝去的风景6》 布面油画 50×40cm 2024年
《逝去的风景7》 布面油画 40×50cm 2024年
我属于那种没有门派、不明归类但自己能给自己说明白的人。艺术本该是人潜意识中的深层镜像也是人符号化的信仰,这个信仰散发着一种抽象混沌的气息和不可掩饰的光芒。金子往往会被时尚的风沙掩埋,但终将还会从流失的沙粒中闪光!
《虚拟瞬间1》 布面油画 50×50cm 2023年
《虚拟瞬间2》 布面油画 50×50cm 2023年
自杜尚以后过去的美学秩序仿佛一夜之间崩塌了,旧有的美或许是今天的丑,今天的美很多是过去的丑,演绎这一切的轴心是人类。
文化基因的自我洗礼也是我们面对世界认知的精神洗礼。
《虚拟瞬间3》 布面油画 50×40cm 2023年
《虚拟瞬间4》 布面油画 50×40cm 2023
年我的门廊里那些曾经和现在的故事是激励我艺术创作最大的内驱力,也是我释放艺术思想的能量场,我用变化的视角去表达不变的往事,在我的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图像并不是故事的附属品,而是把它作为一个创作母题去传达某种思想的信息。
《虚拟瞬间4》 布面油画 50×40cm 2023年
《虚拟瞬间6》布面油画 50x50cm 2023年
《虚拟瞬间7》 布面油画 50×50cm 2023年
《虚拟瞬间8》 布面油画 50×50cm 2023
年笃定自己信念的同时也要不断地更新自己。在艺术的道路上从来就没有呼风唤雨的神灵,只有智慧的付出和永不竭止的辛勤耕耘!
或许,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虚拟瞬间9》布面油画 50x50cm 2023年
《虚拟瞬间10》 布面油画 50×50cm 2023年
《虚拟瞬间11》 布面油画 50×50cm 2024年
一直以来,赵文华都力图完成一种精神叙事。他非凡的艺术能力一直向着艺术背后的类神学目的而去。这就使得他区隔了当下的几乎所有艺术家。当今简体中文区艺术界,一切以逐利为目的。构成一种金钱与销售至上的所谓画风。表面看去,异彩纷呈,登高一望,殊途同归,归于自我标榜与合谋贩卖,终归于虚伪与龌龊。这和人类精神中的崇高向度恰恰相反。而就在那人潮背面,赵文华如独自领命的唯一使徒,在那冰冷的绝壁之颠居高临下的看着这一切。他的神圣使命使得他不可下沉而同流。别人画着符合住宅悬挂需求的小幅画,赵文华在大画布上探他对人命运的大思索。别人挣的盆满钵满,开始制作那庞大无伦的巨作以求证明自己,而赵文华恰返身回来,把他对世界的深刻认识化作一枚枚微小而坚硬的箴言。
造型与色彩的背后,是人类深层的精神,万千年来,未动过。而赵文华就一直在那里,未动过。
——云浩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