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个案研究 |周绍华:“笔端乾坤”
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精神镜像,始终以感性形式编码着个体与时代的双重记忆。在全球化与数字技术重塑文化生态的当下,艺术创作已突破地域与媒介的藩篱,成为跨文化对话的活性载体。本研究以艺术家个案为棱镜,旨在穿透作品表层的形式美学,探求其背后交织的文化基因、心理图式与社会能量场。
传统艺术史研究常受限于风格演进线性叙事或天才论范式,易将艺术家简化为艺术运动的时间注脚。本课题则尝试构建“微观—中观—宏观”的三维研究模型:通过视觉符号的考古学解构(微观),还原个体创作系统的生成密码;借助跨地域艺术家社群的比较研究(中观),定位个案在文化迁徙中的坐标位移;最终连接后殖民理论、媒介生态学等视角(宏观),揭示艺术实践如何作为社会变革的隐形推手。方法论上,除图像志分析与档案梳理外,更引入数字人文工具进行创作母题的语义网络建模,并采用参与式民族志深入艺术家工作室,捕捉未被文本化的创作现场逻辑。
此研究的学术价值不仅在于填补某艺术家系统性研究的空白,更试图回应当代艺术研究的范式危机——当NFT艺术颠覆物质性、AI创作挑战作者主体性时,个案研究如何超越传记式书写,成为解码文化转型的密匙?我们期待这项研究能为艺术社会学提供新的分析单元,同时启示文化机构构建更具生态性的艺术评价体系。
全文将以“创作语言的重构—文化身份的协商—社会介入的路径”为线索,在流动的现代性语境中,展开一场关于艺术主体性如何在不同权力场域中自我重塑的思想实验。这既是对个体艺术生命的深度凝视,亦是对艺术何为的当代诘问。
周绍华,重庆垫江人,1964年生,字华子,号墨泉。现为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诗词学会会员,垫江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写生中国垫江分部常务副主席、秘书长,西沤画院法人、秘书长,垫江县围棋协会秘书长,垫江县诗词楹联学会活动中心主任。
华子从小就酷爱传统书画艺术,但其年轻时因已科班毕业于药学和临床医学专业,并先后就业于医院、卫校、药品监管、市场监管等部门,所以一直难圆其探索书画之梦想。后至2016年开始,华子遂去重庆跟从名师学习书画、扎根沃土,潜心修炼,其书画技艺才渐入佳境。时至今日,华子已逐渐形成以篆隶、行草书法和写意花鸟画、写意山水画为其特长,尊从章法而不拘泥于传统,追求自然法度与创新思维,崇尚独特人文个性的发挥,并特别注重人品的历练,虚心治学、汇德聚善、修炼人生。
在绘画方面,华子师从于著名画家苏葆桢的长子、苏葡萄传人、花鸟画家苏扬先生学习花鸟画,在以梅、兰、竹、菊、松树、紫蕂、牡丹、葡萄等为题材的创作上有所建树。同时期又师从于西南大学美术系教授、著名画家唐楚孝先生学习山水画法,华子在山水画的临创上,追求在自然、墨趣、写意、传情等方面的综合表达与提升。
在书法方面,华子近10年来以大篆及魏碑为根基、隶书取石门、张迁、好大王;楷书习唐褚;行书采二王;草书揉众家之章法。其草书特别是在师从于“山城七犮”之一、著名书法家张洪先生学习草书之后取得了长足进步。现华子的书法在笔墨上追求笔酣墨饱、浓淡交映、天然真趣;在线质上追求刚柔拙巧、龙蛇飞动、收放有度;在书风上追求入古导今、心正笔正、外师造化;在视觉上追求力秀兼顾、气韵生动、华美自然。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