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列表页顶部通栏广告
您的位置:中国艺术报 > 书画 > 正文
艺术个案研究 | 谢水火:“觑物魂天巧,修笔墨心弥” | 2025
2025-05-06 15:48    网络
0

  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精神镜像,始终以感性形式编码着个体与时代的双重记忆。在全球化与数字技术重塑文化生态的当下,艺术创作已突破地域与媒介的藩篱,成为跨文化对话的活性载体。本研究以艺术家个案为棱镜,旨在穿透作品表层的形式美学,探求其背后交织的文化基因、心理图式与社会能量场。

  传统艺术史研究常受限于风格演进线性叙事或天才论范式,易将艺术家简化为艺术运动的时间注脚。本课题则尝试构建“微观—中观—宏观”的三维研究模型:通过视觉符号的考古学解构(微观),还原个体创作系统的生成密码;借助跨地域艺术家社群的比较研究(中观),定位个案在文化迁徙中的坐标位移;最终连接后殖民理论、媒介生态学等视角(宏观),揭示艺术实践如何作为社会变革的隐形推手。方法论上,除图像志分析与档案梳理外,更引入数字人文工具进行创作母题的语义网络建模,并采用参与式民族志深入艺术家工作室,捕捉未被文本化的创作现场逻辑。

  此研究的学术价值不仅在于填补某艺术家系统性研究的空白,更试图回应当代艺术研究的范式危机——当NFT艺术颠覆物质性、AI创作挑战作者主体性时,个案研究如何超越传记式书写,成为解码文化转型的密匙?我们期待这项研究能为艺术社会学提供新的分析单元,同时启示文化机构构建更具生态性的艺术评价体系。

  全文将以“创作语言的重构—文化身份的协商—社会介入的路径”为线索,在流动的现代性语境中,展开一场关于艺术主体性如何在不同权力场域中自我重塑的思想实验。这既是对个体艺术生命的深度凝视,亦是对艺术何为的当代诘问。

  谢水火:号东山郞,父籍萧山,工作于杭州市余杭区画院,任专职画师,副院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理事,杭州国画院余杭创作培训中心主任。原杭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余杭区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区美协四届、五届、六届名誉主席。

  中国画诸多作品入选全国专业展项,其中《魁香》、《稻香》分获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展项入会资格最高奖;巨作《闽西红》、《深山不寂寞》、《绽放的田野》、《点玉鳞》、《皎月》等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展并入编中国美协大型画册;花鸟画《喜看稻菽千重浪》大件作品获浙江省美协主办的省花协第六届展铜奖、《乡间拾翠》获省花协第八届展优秀奖(最高奖)、《点玉鳞》获省花鸟画家协会第九届展优秀奖(最高奖),《情重古运河》获杭州展銀奖。有二十多件优秀作品被政府专业机构及省内外博物馆、艺术馆永久收藏。

  2024年杭州市余杭区文联出台名家工作室文件,各协会均按文件要求组织申报公推并经区文联党组研究,"谢水火中国画名家工作室"在余杭区艺术中心设立。

  徒步于乡间,青树翠蔓,炊烟袅袅,四季芳华,瑰丽翠微无限。寻觅佳处,乡间皆可笑青吟翠,既有撷翠之自怡,或有翠纶之奢失,桂饵之娱乐,又有万物之灵性可捕可捉,临见妙裁之际而得寄以心神之乐。乡间拾翠是升华乡间万物于笔墨的心灵琴弦,是探万物之灵性为笔墨珠翠的艺术追求,也是愚循师训而承“师造化,贵自然”为艺术脉络的具体再实践。

  “乡间深处有心弦,墨语浅浓无间道”,择“乡间拾翠”为艺术主题的修行之路漫长

  路太长,自难行。

  谋望领导、前辈、师长、方家同道相扶持。幸甚!

  余翰墨足迹卅余载,笔墨行处,鞋破无数,虽磨针未成,然余杭乃父母之地,感生养之恩切切,受江南水乡博物馆之邀和主办单位关爱推展,惶恐中虔诚敬奉拙作近六十余件,献展于馆之华堂,以供市民台鉴,倍感殊荣。

  古越东山郎谢水火

  我认识水火的时候,先是看到他的文章,他的研究突破了普通画家所做不到的认识,可见他先有文心,有对传统文化的追求,他用心画画,从他的作品可以看到他对乡间,对民间生活的热爱。”“水火还让我感觉到了他对老先生的尊重,余杭很多老先生和他是亦师亦友,在学术上他向他们学习,在生活上他经常帮助关怀他们,所以今天来的那么多观众不仅是对他艺术的肯定,也是对他做人的肯定。

  浙江画院副院长、花鸟画名家张伟民

  江南水乡题材的作品,大家司空习惯。但是谢水火笔下的艺术形象,如水牛、水稻,梅花、风景都有自己生活的影子和诗情画意。这是他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人民群众成功的创作方法与正确途径。

  在创作中,谢水火坚守传统,构图大疏大密,往往可以收到即白当黑的艺术效果。

  谢水火善于以书法入画,运笔、章法对画的构想和意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创作对中国画家而言,不是简单的画画的问题,尤其在写意方面,更不是画什么就像什么的问题。作为优秀的画家应该有书法、音乐、舞蹈、诗词甚至有更高境界的宗教情怀和面貌。

  宋代诗人陆游说"功夫在诗外",我认为谢水火的诗外功夫也很深厚。

  他的画展《乡间拾翠》有两层意思。一是他以小自居,心态谦卑。二是以小见大,这是他的智慧所在。对艺术创作而言,只有不起的画,没有不起眼的生活。只有用心,生活才会成为俯拾皆是的艺术营养。

  ——杭州市美协主席张子翔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发送邮箱:918825737@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标签
《岁朝华章》——西门亚军作品邀请展 | 2025
艺术个案研究 | 谢水火:“觑物魂天巧,修笔墨心弥
鲁风吴韵—邢少兰中国画展在青岛市美术馆盛大开幕
《岁朝华章》——杨宝鸿作品迎春邀请展 | 2025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20 yishubao.net.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艺术报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918825737@qq.com  -  合作QQ: 336787430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