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精神镜像,始终以感性形式编码着个体与时代的双重记忆。在全球化与数字技术重塑文化生态的当下,艺术创作已突破地域与媒介的藩篱,成为跨文化对话的活性载体。本研究以艺术家个案为棱镜,旨在穿透作品表层的形式美学,探求其背后交织的文化基因、心理图式与社会能量场。
传统艺术史研究常受限于风格演进线性叙事或天才论范式,易将艺术家简化为艺术运动的时间注脚。本课题则尝试构建“微观—中观—宏观”的三维研究模型:通过视觉符号的考古学解构(微观),还原个体创作系统的生成密码;借助跨地域艺术家社群的比较研究(中观),定位个案在文化迁徙中的坐标位移;最终连接后殖民理论、媒介生态学等视角(宏观),揭示艺术实践如何作为社会变革的隐形推手。方法论上,除图像志分析与档案梳理外,更引入数字人文工具进行创作母题的语义网络建模,并采用参与式民族志深入艺术家工作室,捕捉未被文本化的创作现场逻辑。
此研究的学术价值不仅在于填补某艺术家系统性研究的空白,更试图回应当代艺术研究的范式危机——当NFT艺术颠覆物质性、AI创作挑战作者主体性时,个案研究如何超越传记式书写,成为解码文化转型的密匙?我们期待这项研究能为艺术社会学提供新的分析单元,同时启示文化机构构建更具生态性的艺术评价体系。
全文将以“创作语言的重构—文化身份的协商—社会介入的路径”为线索,在流动的现代性语境中,展开一场关于艺术主体性如何在不同权力场域中自我重塑的思想实验。这既是对个体艺术生命的深度凝视,亦是对艺术何为的当代诘问。
周宗亚,男,江苏邳州人,2002年考取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硕士研究生,2005年毕业并获硕士学位,同年考取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研究生, 2008年毕业并获文学博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齐鲁师范学院副教授,曾任美术学院副院长,齐鲁理工学院艺术学院特聘教授。
近年来主要业绩如下:
国家艺术科学重点立项《中华艺术通史•元代卷》撰稿人。
文化部共享工程《中国国画史纲》独立撰稿人。
出版画册《中国画名家年鉴2006周宗亚卷》。
首届“正纯”博士画展策展人,编著《正纯博士画展作品集》。
在北京、天津、浙江、山东等地参加各种画展十余次。
绘画作品被各类书刊介绍、发表,同时被不同机构及个人收藏。二十余篇专业论文、绘画评论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研究》、《美术》、《美术观察》等不同书刊发表、转载。
融南汇北 意境深远
周宗亚的山水画创作融汇南北之长,有北方山水之雄旷深厚,又有南方山水之温润雅致,形成了很鲜明的个人面貌。在笔墨语言上,他喜好繁密遒媚一路,刚而能柔,润而不枯,笔笔清晰,处处有来路。在用色方面,艳而不俗,明朗爽利,观之令人心旷神怡。在章法上,宗亚多选择平远之法,将强烈的诗意融入画面,意蕴静谧,境深曲折,有象外之趣。山水之外,宗亚亦工花鸟,尤墨竹为精,其笔墨酣畅痛快,力遒韵雅,有山竹潇潇之意态。
晨曲 68x68cm 纸本
高山流水34x36cm 纸本
山水册之八34x36cm 纸本
清人沈宗骞云:“有笔奇,有趣奇,有格奇,皆本于人之性情胸臆,而非学所致也。”宗亚为人旷达豪爽,不拘小节,在绘事上有林泉之心,丘壑之志,故能对案挥毫直抒胸臆,不求工而自能写出生意。郑燮也有言:“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宗亚的近期作品由熟向生,在熟中能见生拙之意,亦为可喜,亦为可贺。
陈明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山水册之九34x36cm 纸本
生命之歌68x68cm 纸本
天清地宁 68x68cm 纸本
品读周宗亚博士的山水画
周宗亚的山水画向来以清静旷远为宗,今观其近作,窃以为又有精进,其笔墨跌宕于风烟无人之境,直抉宋元文人山水离奇奥窔之妙,而其境界也更为雄浑阔大,其辽夐逸宕之势,大有“千里风烟入舒卷”之感。
春韵 68x136cm 纸本
唐人诗意图68x180cm 纸本
无尽江山入画图48x180cm 纸本
笔者认为:山水写意之境当以玄远清虚为极诣,惟玄可以舍筏登岸而道显,惟远可以宁静超脱而气冲,惟清可以超凡绝俗而格高,惟虚可以无滞于物而神逸。以此品鉴宗亚山水,庶几近之!从其画法取径看,宗亚山水既以无法为写意立极,又以有法为写意返本,其笔情墨意,皆本乎天地之心,游心于有无之间。观其笔法,乃得阴阳互根、动静相契之理;感其笔意,遒劲而含婀娜之致;品其气格,清逸而参浑朴之意。其山水在布局上倾向于开阔深远一路,融入了北方大山大水的浑厚气势,使人在体味其幽静深远气息之同时,又感受到大气厚重的韵味。开合之气势,细密润泽之用笔,气息之连贯,使画面呈现出古朴、雅致、开阔却又不失现代格调的艺术效果。
孟云飞
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后
高山流水34x136cm 纸本
青山无古今 34x136cm 纸本
泉和松风34x136cm 纸本
唐人诗意图68x180cm 纸本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