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列表页顶部通栏广告
您的位置:中国艺术报 > 书画 > 正文
《岁朝华章》——栗伟正作品邀请展 | 2025
2025-04-30 20:35    网络
0

  “艺术是时代的声音,文化是民族的根基。在历史的长河中,华章是那些震撼人心的瞬间,是文明演进的激昂鼓点。从古老华夏的甲骨文开篇,一字一句,记录着王朝的兴衰、先民的智慧,开启了绵延数千年的文化序章,那是人类思想启蒙的璀璨华章。

  在时代的浪潮中,文化始终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基石。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社会深度变革的伟大时代,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潮相互交融碰撞,催生出无限的艺术活力与创新可能。

  值此新旧交替、万象更新之际,《岁朝华章》全国优秀艺术家作品迎春邀请展应时而生。此次展览汇聚了众多杰出艺术家的心血之作,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描绘时代风貌,传承文化脉络,奏响新年的艺术序曲。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执着,也寄托着对新岁的美好期许。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艺术盛宴,在岁朝的华章里,感受艺术的温度与力量,领略时代赋予艺术的全新内涵。

  《岁朝华章》全国优秀艺术家作品迎春邀请展不仅是一场艺术的聚会,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旅。它为艺术家们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也为公众打开了一扇感受艺术魅力、领略时代精神的窗口。这个春天让我们相约,在艺术的海洋中,共赏岁朝华章,迎接新一年的美好!

  栗伟正

  1987年生于河北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油画学会会员

  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创作员

  俄罗斯国立工艺美术大学博士

  北方油画院理事、青年油画家艺委会委员副主任

  中国•快乐写生俱乐部副主席

  任教于河北北方学院艺术学院

  作品20多次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油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展览并获奖,2022年作品《冰雪冬奥》入选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双年展于中国美术馆展出;2019年《江南往事》入选江南如画中国油画作品展;2018年《走过的路》入选全国油画作品展;2017年中《中道》入选深圳大芬国际双年展获入会资格奖;其他多幅作品在法国卢浮宫卡鲁赛尔厅、德国伯恩当代艺术馆、俄罗斯国家博物馆等美术馆展出,作品发表于《美术》《中国油画》《艺术交流》《中国艺术报》《库艺术》《当代油画》《艺术市场》等国家级美术刊物。

  禅意和诗性是中国艺术非常空灵悠远的一种审美,将禅意内在精神与油画的意象语言相结合是我油画创作中想表达追求的一种画面意境。如何将禅意和诗性的艺术精神深度转化成可见可观的视觉语言是我在创作中一直思考的问题。在谈起禅意映射的视觉元素之前我们先分析下禅意思想内涵,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说:“禅是中国人接触佛教大乘教义后体认到自己心灵的深处而灿烂地发挥到哲学境界与艺术境界。”张育英先生说:“不了解禅宗思想,就无法深入理解中国的艺术精神。回顾历史,禅宗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已远超出了宗教的范畴,跨出精神层面,对包括绘画艺术在内的各种艺术形式,如诗歌、书法、园林、雕塑等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见禅意自然含蓄的诉说方式”与中国文化的内质相辅相成,这正是“禅”文化向各艺术领域渗透的契机,也是与中国意象油画联系的内因所在。可见禅意思想对绘画影响深远。

  关键词:禅意 油画 构成 意境 探索 思考

  我之所以选择禅意油画这一学术立场进行艺术创作。从客观方面说:关于禅学理论以及禅学与绘画的关系的文章已有深厚的脉络和基础,关于中国意象油画的文章和学术探讨也非常的火热,但他们大都从心灵的体悟中去诠释禅的意义,发展脉络,起源,禅宗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禅宗精神如何参与构建中国传统审美体系等方面研究,但是在油画领域还很少有画家以个体的视角还有相关艺术家在意象油画的禅意探索方面进行梳理和研究,新的时代语境下如何将禅学融入意象油画创作中,禅意在新的时代如何运用新的艺术语言表达,新时代下意象油画在融入禅学的多样可能和现实意义,是我油画创作及理论研究和探索的主线,在客观方面有研究的价值和表达的空间。从主观方面说:笔者从小受父亲(父亲是民间宗教绘画艺人)影响,从小喜欢佛教艺术,并多次跟随父亲深入到寺庙进行佛教壁画地彩绘,研读佛教书籍和绘画,自大学学习油画以来潜移默化的将禅文化元素作为自己的油画创作主体,在中国意象油画的大的语境中追求禅意的表达,在油画语言,画面构成,意境营造方面都不自觉的将禅意作为自己的主观追求,多次到寺院,全国各地采风写生,体悟自然物象和本我心性在禅意方面的表达,我试图用新的视角去关注禅宗精神,将其“空”“无”的大自由精神作用到画面中,将其转化成点线面、色彩,黑白,组合的意境画面。

  《中俄丝路行》

  80X100cm

  在创作中通过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古代建筑,园林、器物、僧人等符号融入意象油画的创作中,将其重组利用形式构成规律组织画面,突出禅意的内涵,倡导中国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的一种当代性表达,让观者能更直观地感受禅学文化,启发智慧,更好地去生活。我想通过画面中颜色的交织,点、线、面、色彩构成因素的运用去向人们传达一种人生智慧,一种禅意,启迪人们克服世俗利益的迷惑,超越来自各种的束缚,获得真正的、无拘无束的自由境界。

  《祈福听音》

  60X80cm

  禅意是纯直觉的内心反思,对意象油画的影响融入了生命自由的精神性色彩。这种精神性色彩如何在意象油画的创作中结合自然物象进行表达,是笔者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难题,突出宗教色彩在画面中的运用,将中国壁画,民间绘画,文人画中固有色,情感色,与西方表现主义,纳比派色彩相融相通,创造出令人激动的充满内涵的色彩交响,创作过程中抵达所要的精神需要,或纯或灰要将心中的禅意和诗境进行表达,将潜意识灵感与色彩感知、精神议题相照应。突出禅意本色,令其在吸收传统的基础上不失当代性。

  《清凉地》

  60X80cm

  绘画是视觉语言的艺术,通过油画这种视觉媒介表达禅意,笔者觉得造虚非常关键。这也是我在意象油画创作中极力追求的。中国的艺术务虚,重神秘,讲求藏,提倡含蓄美,在表达中讲求似与不似之间为妙。更加侧重主观精神和质的表达。追求自然的流露,天造一般,少去人工的造作雕琢,实现天人合一。提倡在无法中求变,置身其中的绘画艺术,融入自然的一种道或参悟。在画面中给观者留下思考感悟的空间,不画得过满,过紧,在松紧有度,虚实相撞中体悟生命,感悟生活。在删繁就简,顺其自然的艺术追求中实现精神的超越。

  《书山觅知音》

  140X120cm

  在意象油画的创作表达中我特别注重油画本体语言的追求,是尊重本体语言的基础上不断拓宽自己艺术的表达语言。运用笔、刀、刷、滚在画面中突出油彩的肌理和气韵变化,见笔,见色,见肌理,注重虚实的把握,特别注重画面强与弱,松与紧主与次的关系问题。虚与实是一对矛盾,相伴相生,它们关系到视觉的吸引力和刺激度。类似于音符的抑扬顿挫。通过运用多种工具,薄厚相融的方式将画面打虚,在虚中再去寻求实,画面中出现天然的色色交融,形形互碰。达到一种自然天成的绘画美感,突出禅意的表达,让画面语言与内容和形式达到有机地融合。意象油画在禅意的表达中至纯至简是非常必要的,简洁而不简单,无论是线条还是色彩还是用笔是有内涵的,有文化指向的。通过油画语言去触动禅学意境。禅意是一种自性和善的清净之美。在其意象表达中不失油画的色彩魅力,用入世的色彩表达出世的情怀。似僧似俗的人物点缀其间幻化我的精神寄托,传达内心的心境和禅意,同时带给观者心灵上的感悟和启发。

  《送别》

  150X150cm

  禅意是体认心灵的哲学,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里禅意犹如东方的明珠一样照亮后人,禅意在当代意象油画中的探索表达对现代人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新的时代下学习和发扬禅学文化,使其成为启发我们实现圆满的人生的方式。通过油画这种艺术形式和中国禅意美学结合为中西方文化交流搭建更好的桥梁,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世界的更好接轨创建平台,禅意表达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思考方式,在对艺术创作探索上,有新的可以创新开辟的土壤。在意象油画的禅意表达上我注重禅意精神的植入,将禅意的精神特质融入艺术创作中,将禅意的本体内在的精神追求。转化到油画创作中运用视觉的语言符号传达意境,更多去运用精神性色彩去表达经营画面。传达心灵之境。顿悟禅意的本我精神。在当下,有很多艺术家用禅意表达的方式去进行创作。走回归自我又注重现实的路线。将对禅的体悟来作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反映当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状态。禅意油画的发展离不开精神性的注入,意象油画中的禅意表达,是继承传统基础上对当下艺术形态的推进和自省。

  《丝路古韵》

  180X200cm

  禅意表达应该以一种新的视角及语言方式运用到意象油画的创作中。在艺术文化多元走向的当下,将禅意融入意象油画的精神性探索中,是中国意象油画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是强调东方文化自信的需要。禅意融入生活,净化心灵是艺术发展的己任。禅意油画表达中应加大文化传承与时代审美特质的结合。当代艺术家更应该用今天的艺术语言,成就明天的传统,更好地把禅学的精神应用到意象油画的表达创作中。借用禅意油画的意境营造,表达生活所思所感,将禅意的精神内涵运用到写意油画中。禅意油画的图示创新和精神性注入,是中国意象油画的进一步发展的新的空间和土壤。

  (文/栗伟正)

  《问道长安》

  100X120cm

  《悟空蟠桃》

  60X80cm

  《中道》

  60X210cm

  《禅意东方》系列-128

  60X80cm

  《空山幽禅》

  100X100cm

  《归途》

  120X150cm

  《流转的岁月》

  160X160cm

  《莲心不染》

  150X120cm

  《枯境·重生4》

  80X100cm

  《太行一梦》

  100X120cm

  《江南如梦》

  120X240cm

  《林中》

  50X60cm

  《运河往事》

  150X180cm

  《孤境》

  50X60cm

  《禅意东方系列37》

  50X60cm

  《白马与僧山》

  60X150cm

  《山水清音》

  300X250cm

  《青音》

  100X120cm

  《青山之境》

  240X220cm

  《手机时代》

  120X60cm

  《七星圣像》

  100X100cm

  《心音》

  50X60cm

  《俯瞰大地》

  180X200cm

  《沐浴阳光》

  100X100cm

  《让花成花-1》

  80X60cm

  《生命是一场体验》

  80X100cm

  《物语》

  50X60cm

  《莫斯科娃娃狂想曲》

  80X100cm

  《禅心》

  100X100cm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发送邮箱:918825737@qq.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标签
《岁朝华章》——木子作品邀请展 | 2025
《岁朝华章》——栗伟正作品邀请展 | 2025
《岁朝华章》—— 李光华 作品邀请展 | 2025.
艺术个案研究 | 王灵贤:“勺笔摇曳绘春秋” | 202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20 yishubao.net.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艺术报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918825737@qq.com  -  合作QQ: 336787430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