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个案研究 | 徐嘉彬:“刀锋下的黑土诗篇”
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精神镜像,始终以感性形式编码着个体与时代的双重记忆。在全球化与数字技术重塑文化生态的当下,艺术创作已突破地域与媒介的藩篱,成为跨文化对话的活性载体。本研究以艺术家个案为棱镜,旨在穿透作品表层的形式美学,探求其背后交织的文化基因、心理图式与社会能量场。
传统艺术史研究常受限于风格演进线性叙事或天才论范式,易将艺术家简化为艺术运动的时间注脚。本课题则尝试构建“微观—中观—宏观”的三维研究模型:通过视觉符号的考古学解构(微观),还原个体创作系统的生成密码;借助跨地域艺术家社群的比较研究(中观),定位个案在文化迁徙中的坐标位移;最终连接后殖民理论、媒介生态学等视角(宏观),揭示艺术实践如何作为社会变革的隐形推手。方法论上,除图像志分析与档案梳理外,更引入数字人文工具进行创作母题的语义网络建模,并采用参与式民族志深入艺术家工作室,捕捉未被文本化的创作现场逻辑。
此研究的学术价值不仅在于填补某艺术家系统性研究的空白,更试图回应当代艺术研究的范式危机——当NFT艺术颠覆物质性、AI创作挑战作者主体性时,个案研究如何超越传记式书写,成为解码文化转型的密匙?我们期待这项研究能为艺术社会学提供新的分析单元,同时启示文化机构构建更具生态性的艺术评价体系。
全文将以“创作语言的重构—文化身份的协商—社会介入的路径”为线索,在流动的现代性语境中,展开一场关于艺术主体性如何在不同权力场域中自我重塑的思想实验。这既是对个体艺术生命的深度凝视,亦是对艺术何为的当代诘问。
徐嘉彬,1966年生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系毕业。曾先后师从天津知青教师赵锡强、陈岸河、市川·勇(现日本千叶)、王英臣、刘汉民等先生学习绘画。从事过美术教学、美术设计、影视摄像、高考美术教学油画和版画创作工作。现为双鸭山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双鸭山政协书画院特邀画家,宝清版画院专职画家。油画作品《待归》1987年在《农垦工人》刊物上发表。版画作品《岁稔时康》2016年入选第四届广州国际藏书票暨小版画双年展。版画作品《大地春风》2021年入选《时代印迹--中国版画一百年》。
春犁破晓·黑土脉动——北大荒早春采风纪实
《金秋十月》创作随感
撰文:徐嘉彬
也许因为出生在北大荒,生活在北大荒的缘故吧,我对金秋十月这个词由衷地喜欢。在我心里,那是份期盼、收获和喜悦的概念。
早期北大荒黑土地一直是以三大作物麦玉豆为主的产粮种植区。记忆最深刻的是童年时代。每到麦收时节,我同小伙伴们去麦地里捉蝈蝈用麦秸扎蝈蝈笼子再放点南瓜花作为蝈蝈的食物,就可以养上一段时间,每天听它们的叫声感觉很美妙。
最令我们陶醉的是麦收时节的场景,直到现在也难以忘怀。空气中弥漫的是沁人心脾的麦秸草香,那是麦子特有的气息和味道。
烈日下这种气息充斥着胸膛是那么的美好。眯着眼向远处望去,满眼金黄色在阳光的照射下闪跃着金光,这金光伴随着热浪,在麦穗上和机器收割后放倒的一条条、一趟趟的麦秸上涌动蒸腾,随着地势的起伏变化形成了一幅幅美好的金色画卷,直到今日令我难以忘怀。
也正是童年的美好记忆,那满眼金黄色震撼了我幼小的心灵!
近些年来,北大荒黑土地进行了旱改水工作,大面积推广种植水田。因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位置,家乡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属完达山富矿型土壤,这里也成了盛产富硒稻花香米的主产地之一。
每到秋天的收割时节,我都去那些熟悉的地块采风收集素材。有的农户已经和我面熟了,我们相互打招呼交谈了解产量和收成情况。农户们收割运粮起早贪黑抢收粮食,推进着各自的收割进度。
水稻收割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置身于稻田内,听着机声望着无边的金色,看着农户们忙碌的身影,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我童年时期和小伙伴们玩耍的那片麦田:一望无际的金色和着麦秸草香的气息……
如今脚下变成了稻田,沁人心脾的稻草香在空气中弥漫,阵阵机声伴随着农户们忙碌的运粮身影,沃野无垠金色跃,金秋十月稻谷香。
微风中涌动的稻浪泛着金光满眼奔来!令我想起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句子,“……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这一片片丰收的金色稻田,是天公的馈赠,更是人们用辛勤的汗水绘制出来的美好画卷。
这幅《金秋十月》绝版套色木刻作品是我的一幅命题创作。近几年,随着采风的不断深入,内心想表达以《金秋十月》为主题的画面的想法也愈加强烈。
这促使我尽可能不放弃每一年的秋收时节的素材收集,尽最大努力使自己能够拿到第一手素材。同时根据自己的想法和视角去观察反复勾画草图,尽量不丢弃脑子里出现的闪念和想法。
那天,天气晴好,我早早地来到了这个地块,和农户攀谈了几句就开始忙碌了起来。终于等到了傍晚斜阳正浓的时候,按照我的画面构图想法固定了机位,我捕捉到了想要的画面。
秋收的场面是感人的,农户们忙碌的场景就是一幅幅的劳动画面,我喜欢这些朴实的画面是那么感人且富有生活气息。
在后续的构图深入整理过程中,我大胆地将最初构图的机车后面运粮车和人物删掉,使画面焦点更集中,画面也显得简洁多了。
这幅《金秋十月》绝版木刻自癸卯正月初八开始刻印历时半年多时间完成。由于自身艺术修养和版画制作水平有限,画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我喜欢家乡的春天!沃野纵横满眼青!那是辛勤的人们播下的希望!
我喜欢家乡的秋天!五谷丰饶金色跃!那是辛勤的人们丰收的喜悦!
我深爱着这片黑土地!高天厚土,沃野无垠。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是一片希望的田野!
我深爱着这里的人们!他们辛勤劳作无私奉献!把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今朝的米粮仓!
责任编辑:wuchenglin88